2007年创立神州租车,用了7年时间,神州租车在香港上市,说实话,我是一个深度的神州租车用户,而且当年感觉神州确实比一嗨租车更懂用户。
2015年神州专车上线,一年时间就上了新三板,而且还是全球第一个专车上市,连美国的鼻祖Uber优步都没有赶上老陆的速度。
可能是专车用一年时间上市启迪了老陆,在2018年老陆创立了瑞幸,看他过往的履历八竿子打不着咖啡,结果他杀入了咖啡赛道,重构了中国咖啡的市场基因,至少把白月光的第三空间星巴克的一家独大局面颠覆了,而且还创造了互联网咖啡新模式,让中国的咖啡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今天中国所有的茶饮咖啡赛道的繁荣都应该感谢老陆。
从2017年创立瑞幸咖啡,只用18个月时间,2019年5月,老陆成功把瑞幸咖啡带进了纳斯达克,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奇迹,但是,对老陆来说,这算啥,我的专车只有12个月就上市了。
老陆的命里注定被人克,美国浑水公司创始人叫卡尔森布洛克,人家也是愣头青,公开场合找不到你的财务数据,那我就雇人到你店门口数人头,看看每天进出的人数来推算咖啡的销售量,然后再结合你的财报,找出巨大的问题,最后瑞幸不得不承认22亿美元的财务造假。
在瑞幸攻城掠地的2018年,老陆还干了一家德国三大豪车之一的宝沃汽车,按着打造业务闭环赢者通吃的战略,老陆风光无限,租车、专车、造车,这在世界也找不出同样的存在;
2020年,神州优车被证监会处罚,随后股权被法院冻结;被北京法院追偿债务12亿,上海关联交易债务9.35亿,开曼群岛法院未偿还债务3.25亿美元,总共加起来就得四十多亿的债务,真是债多了不压身,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讲,我估计一夜白头了。
2021年8月趣小面开业,只用三个月时间,改名成火锅趣巴渝,再用三个月时间,彻底倒闭,2022年2月又开始进入预制菜舌尖工坊,继续倒闭;
兜兜转转弄了一圈,老陆觉得还是重新杀回咖啡赛道,毕竟自己曾经创造了奇迹,也是熟门熟路,从哪儿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必须重新创造一个新瑞幸的奇迹。
2022年10月第一家库迪开张,2023年5月开始9.9元价格大战,瑞幸星巴克迎战,结果把全国一大票独立精品咖啡店和小连锁咖啡店全部倒闭,2023年关门的咖啡店超过3万家。
2024年2月,然后又开始孵化了一个茶猫开业,想着先把总店数冲刺到万家规模,结果又是三个月,茶猫全部关门歇业;
2024年5月,库迪咖啡开始推行店中店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平常看不起的煎饼店菜市场,都可以看到库迪耀眼的标志,真不知道咖啡已经这么接地气,下沉的这么厉害;
2025年2月,库迪又宣布品牌升级,开始库迪便利店战略,杀入了迄今为止只有7-11一统江湖的市场;
结合库迪的尿性,估计库迪便利店也最多12个月,还得转型,至于转成什么,我实在是无法判断,库迪塔斯丁中国饱、库迪王老吉可口可乐、库迪deepseek、库迪山姆,或者也学人家雷布斯,还是重新去造车吧,弄个保时捷外观,绝对大卖;要不学迪斯尼,打造库迪欢乐城,这个标准化程度高,以老陆的尿性做营销是把好手;还有一个,战略投资若小弟车载咖啡,绝对能颠覆瑞幸;
今天这片文章为何要把老陆的时间线列出来,其实,做企业还是要回到一个专注上面来,老陆当然是人中之龙凤,但是,他毕竟也是人,不管是运气还是实力,成功过,也走过麦城,现在更能体现没有专注在一个战略上面,用北京的一句俗话就是不管有枣没枣,抡一棍子再说;
如果一个事情一家企业光有人有钱就能做成的话,那你老陆曾经又怎么能如此成功,或者说你现在如此狼狈;
不管是互联网思维也好技术发展也好,万变不离其宗,专注;deepseek的成功,也是来源于一心想要弄出最好的程序去量化炒股赚钱,在这个过程中想着怎么去节约钱创造更大的价值,结果这个模型跑通了,一通万通。
就算是自己创立的瑞幸,前面18个月造假,后面花了更多的时间专注在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才有今天的瑞幸,如果继续老陆那个尿性,浑水公司的人一天到晚都在门口盯着,暴雷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创始人心里的想法决定了企业的走向;
2025年还有十个月,库迪的五万家目标还差4万家,接下来每个月要开4000家店,一天要开134家,每小时要开6家,相当于每十分钟开一家新店,跟全球金融市场一样,不眠不休24小时联动,还没有周末休息。
前些日子有个国内知名的大咖,由一个所谓的零售专家陪同,走了一趟四方坪夜市,那种吹捧竟然达到了人类极致,什么臭豆腐logo做到楼顶、招牌醒目、定价整数、视觉营销、等一切说成是人类的创新奇迹,殊不知,王府井小吃街的东西你去吃了吗?反正老北京本地人是不会凑这个热闹;
其实真正经济繁荣发达的地方夜生活相对没那么丰富,大家忙了一天,回家就是休息,第二天要继续专注赚钱,你看长三角珠三角,虽然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没有出现吃喝玩乐至上的宣传。
我自己的经验,就是不管做一个什么事情,都需要至少18个月以上,因为我以前在一个企业最多干12个月,反正因为各种原因就想跳槽,总以为下一个企业就没有这不好那不好,后来跳了几家,结果发现外在的因素还是一不样,还是有你看不惯的人,有你愤怒的事情,发现要改变的其实不是外因,而是你内心的态度。
后来再有跳槽的念头就咬牙,说至少要坚持18个月再跳,后来过了18个月发现看不惯的人和事也无所谓了,也就没有跳槽的念头了。
创业也是,这两年许多小清新冲进来开咖啡店,以为那就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结果没想到冲进来就不自由,每天长时间的盯店、营业额的萧条,还有全年无休的精神牵挂,让许多人三个月最多六个月就关门大吉。
作者简介:作者是北京西城区民革党员,从事产业投资十余年,获得过2018年新华网中国双创年度最佳投资人,中国双创大赛评委,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投导师,电视创投节目《创客中国》创投导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