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得到相关信息,要不然肯定报名,我报名还是有可能入选的。”今年67岁的魏普龙止不住地惋惜。
临近8月10日,巴黎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日,魏普龙才得知本届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为业余跑者设置大众组马拉松比赛,并将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举行当日的晚间、在相同的赛道上开跑,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也将出战大众组马拉松赛。魏普龙之所以自信可能入选,是因为他不仅来自中国马拉松起源地合肥,还创办了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
2014年合肥马协成立之初,当时会员少、年龄大,魏普龙自嘲,“主要任务是组织大家各地跑马”。到外地比赛,花销自然不少,虽有少许会员费,但入不敷出,此时又难拉到赞助,他就自费垫资,解决大家吃住行等问题。为维持马协早期运营,他不仅一度每月拿出大半工资,还以98万元的价格卖掉母亲留给他的房子。
采访当日,记者在地铁口与魏普龙碰头后一起在路口等绿灯,灯一变绿,他便招呼记者跑起来,一路跑到停在路对面的车旁。
“我对上海情有独钟。”操着浑厚且稍显沙哑的声音,魏普龙讲的这句话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奶奶来自上海,还因为上海与他和马拉松结缘直接相关。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56岁的魏普龙参加了人生第一场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前还在心里打鼓的他最终用时4小时36分,成绩并不算好,但他感悟到“马拉松犹如人生”。
“我当时稀里糊涂地误入了马拉松。”魏普龙与马拉松的结缘,看似误入,但从自己的成长轨迹中,他努力找到了不少蛛丝马迹,以此来佐证自己与马拉松有缘。比如魏普龙的父亲不仅是足球队长,还是中学和大学时的长跑冠军。
魏普龙回忆,自己中学时也曾获学校长跑冠军,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为参与球类运动,他常绕着学校煤渣跑道跑上20圈,并认为“自己长跑确实有天赋”。高中毕业后,时年19岁的魏普龙被分配到肥西县一所中学任体育老师,还主动担任篮球教练,最终校篮球队取得肥西第一名。1978年,21岁的魏普龙以知青身份入伍,成为一名特种兵,经常接受10公里乃至20公里的负重跑步等训练。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马拉松就引起了魏普龙的兴趣。1970年的一个晚上,未满14岁的魏普龙第一次从收音机里收听到美国波士顿马拉松。那时他父亲跟他说,始于189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是城市马拉松的起源,是无数马拉松跑者心中的圣地。“收音机中传来比赛举办的狂欢场面”,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对马拉松的好奇和对波士顿马拉松的向往,也在此刻埋下种子。
47年后,魏普龙在2017年终于来到波士顿,获得了马拉松入场券,他是当时50多位中国跑者中唯一的安徽跑者。最终,魏普龙以3小时50分冲过终点,那一刻他早已热泪盈眶,这场马拉松让他终生难忘。
作为跑者,早期魏普龙还兼任马协教练。魏普龙对徒弟们的训练方法多来自做体育老师时的老经验,并参考当下专业运动资料,比如他懂得带领大家做平板支撑等基础练习,指导科学跑姿、协调性,以及开展变速跑等速度提升训练。但他并非专业的长跑教练,“跑马拉松时,鞋子应该穿大半码、一码,不然可能掀掉脚趾盖”,这样的经验来自徒弟梁晶的比赛实战。梁晶是魏普龙众多徒弟中最受他器重的一个。
魏普龙的训练方式有不少是自创的。比如“刷楼”法:在健身房关门后,他和梁晶时常觉得意犹未尽,便决定爬上曾经的“安徽第一高楼”——安徽国际金融中心,从地下3层爬到地上57层的顶楼,循环往复,虽然粗糙,但这正是梁晶在越野赛事中展现较强上坡能力的秘诀。2018年,梁晶以85小时46分43秒夺得中国越野赛2018八百流沙极限赛冠军,此外,他还是我国12小时超马和24小时超马纪录保持者。令人惋惜的是,2021年5月22日,参加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时,梁晶因遭遇极端天气等因素不幸遇难。
现在,合肥城市仍在持续“长高”,但魏普龙已不再刷楼,而是坚持每天跑上10公里,并继续组织大家前往安徽省内、福建、北京、上海乃至国外参赛。
10年前,魏普龙做了一件“大事”——推动成立合肥马协。2014年初,魏普龙开始准备材料、到相关主管部门审批注册,反复申请成立“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但一次次被驳回,相关部门给出明确原因——马拉松运动专业性强,名字带有“马拉松”字眼不能随便批准,若能改成“长跑”,立马就能批准。但魏普龙不愿变通,在他看来,成立协会本就为更好服务马拉松跑友、更大力度推广马拉松运动。
局面僵持不下,魏普龙的师父张亮友成了获批关键。张亮友是安徽淮南一名煤矿工人,他曾3次给当时负责国家体委工作的贺龙元帅写信,建议将马拉松立项,1957年12月,国家体委在合肥肥东县举办新中国第一次马拉松测试赛,张亮友以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一举夺魁,并被国家体委确认为新中国第一项马拉松纪录,他也被誉为“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当时这一故事打动了相关部门负责人,2014年9月13日,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正式成立。
魏普龙跑马不久,怎么成了张亮友的徒弟?记者提出疑问。2014年,魏普龙在一次活动中结识时年87岁高龄的张亮友,两人对于马拉松有着不少相同看法,比如打造马拉松博物馆等,随即魏普龙提出拜师,获得了张亮友的首肯。
后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11月,首届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举办,作为合肥马协会长,在发动跑友积极参加家门口的赛事的同时,魏普龙还成了合肥马拉松的“显眼包”——在首届合肥马拉松,他扮演起包公参加半程比赛,随后还以老兵、“皇阿玛”等形象出现在合肥马拉松赛场。
现在,合肥马协有多个跑团,包括特战队跑团、医护急救跑团等,大家各司其职,其中“特战队”是协会参赛和拿奖的主力,需进行高强度训练。10年间,马协有5对跑友组建了家庭。有一次跑友结婚,他们没有租车迎亲,而是由魏普龙带领大家,“跑步去接新娘”,后来跑步接亲成了马协的独特仪式。
随着协会壮大和屡获佳绩,不少人不再喊魏普龙“会长”,而是喊“大会长”。2015年前后,他开始筹划开办马拉松文化博物馆,2018年1月,只有两个展柜的中国首个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大圩马拉松文化馆开馆,随后两次搬迁,先是建立中国马拉松文化笔架山博物馆,2021年1月1日中国·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开馆。
现在,魏普龙是博物馆的义务管理员、讲解员,他拿出钥匙开门,招呼记者进去参观,此时记者注意到,与一般文博场馆周一休息不同,该馆周一、周二都休息,此外明确需提前3天预约,“有时要带队比赛,只好缩短开馆时间”;对于参观讲解需收费这一要求,魏普龙解释:“主要是为博物馆正常运转”,但同时他坦言,目前该馆的日常维护、活动开支依旧要靠自己的存款和退休工资维持。
在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了马拉松发展历程,张亮友、魏普龙与梁晶师徒三代传承的故事,以及不少跑友捐赠的马拉松文化相关物品,包括奖杯、奖状、参赛号码簿、宣传海报、新闻报道等2000多件藏品。虽然偏远,但依旧有全国各地的跑友慕名而来。
这座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直线公里的博物馆,正为村子带来新变化。博物馆旁,村民开起马拉松文化主题民宿等多家民宿、农家乐,吸引在外发展的年轻人回村,一到节假日,村里路上时常停满私家车,村民与魏普龙都很熟识,一见他都会远远喊上一句“大会长”。
马拉松这一项目从小众运动到走入大众视野,转折点在上世纪90年代末。1998年北京马拉松放开业余选手参赛;2015年1月,中国田协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数据显示,2014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共51场,2015年猛增至134场,2023年为699场,其中中国田协认证赛事308场,总参赛规模605.19万人次,赛事数量、参赛人数迎来井喷。
近些年,“马拉松热”已成共识,每座城市都铆着劲办一场国际马拉松,“一窝蜂”背后是攀比之风作祟,“你能办,我也能办,不丢面子,还能创造点小增收”。对此,近年来魏普龙一直在呼吁,各方应当“冷思考”,不要盲目追随。
“完赛不是终点,安全回家才是。”魏普龙认为,安全是衡量一场马拉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主办方应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赛事。他解释,越是高水平比赛,越可能出现更多人昏厥、休克的情况,但如何通过医疗保障手段确保比赛“零死亡”,便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值得学习的地方。
相比美国、日本等马拉松赛事大国,魏普龙认为,中国马拉松赛事并不算多,同时更缺少高质量、高品质比赛。2014年,魏普龙参加日本箱根驿传,赛道终点就是当地的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向世界展示当地对马拉松文化的热爱。他认为,马拉松要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市民等有所互动,不少跑友会将马拉松比赛视作一场对于举办城市的“跑游”。国内有些马拉松却忽视这一点,比如将大段赛道设在没有人气的城市边缘,跑者越跑越泄劲;与之相反,2013年,魏普龙参加上海马拉松时,赛道边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专心观赛,还有市民自发做了糕点,免费提供给跑者,热情好客的市民是他对上马的最初印象。
在魏普龙看来,上海马拉松可以为国内马拉松举办提供借鉴。2020年,上海马拉松升级为国内首个白金标赛事,与世界六大马拉松大满贯赛事齐名。“上海可以申请世界第七大马拉松。”魏普龙说,其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值得学习。比如,上马会为参赛者提供平价酒店清单和高品质服务,“当参赛者们入住时,正讨论着要是有水果就好了”,进房后发现房间内已提前准备好香蕉等水果。此外,根据参赛者需求,早上5点前酒店就会将早餐放在门口或前台。魏普龙观察,这些“小细节”已是世界六大马拉松的标配,但国内能做到的还很少。
上海马拉松是中国马拉松发展的龙头赛事,合肥是中国马拉松发源地,长三角还拥有无锡马拉松等数个国际田联认证的金标赛事,魏普龙建议,长三角可以合力打造好中国的马拉松世界品牌。具体来说,长三角可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引入马拉松康复中心、马拉松学院等功能配套,打造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特色马拉松产业功能区,吸引世界各地马拉松跑者前来比赛、训练、康复及旅游等。他注意到,长三角联合举办国际赛事已有尝试,4月由上海和苏州联合举办的2024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在苏州举行,该赛事前身正是2010年升级而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
同时,他希望能有机会把中国马拉松文化博物馆这个IP放到上海:“我可以把重要资料全放到上海这个馆,更好地宣传马拉松文化。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