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租车啦!

神州租车 北京租车 联动云 登陆 注册

小桔小桔滴滴一下

  自关注互联网开始,滴滴便是第2喜欢的公司。已记不清她何时出现,但印象中2014年,她开始影响了我的出行方式。短短5-6年时间,从0上线,迅速成长为一款现象级产品,而今已是市值3000亿的独角兽+半社会化企业。

  但2019年的滴滴深陷于备战“合规”和“责任” 的社会大考,鲜花与荆棘,鼓励与谩骂,机遇与挑战,同在。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公布最新产品方案,在未开放灰度测试的无奈下,全面开放上线城市。本周三有幸参加了滴滴南京座谈会,故想在此记录下,几年来关于她的几点记忆,更以此唤醒我那沉睡一年的知乎专栏:

  大约在2017年,关于滴滴印象很深的一个点就是滴滴的狂奔的发展。但我当时自己微信收藏了下面一段话: 下线顺丰车,深夜停服,上线一系列安全措施,内部取消增长目标,迎接多部委大检查...... 彼时,高速发展的滴滴踩了一脚急刹车,因为程维意识到对内的滞后匹配不上外部的风光。于是,滴滴升级了安全指挥部,以all in安全的战略姿态去迎接接下来公众的审视。

  现在回想一年前的这个决策,滴滴是在为长远战略布局,无安全无出行,正是风口浪尖之上的滴滴慎重的常态化选择,只因用户受益于滴滴安全出行。

  2016年迎来了滴滴和优步混战后结局,一个说是收购,而另一个则强调是合并,短短两字差别透漏着资本运作的真实。Uber之于滴滴,亦如软银之于阿里巴巴。C2C在出行领域根源上是得益于其轻资产化的运作和共享经济的概念,融资补贴提高GMV,再融资再补贴。但多轮融资后的估值疲惫消磨尽资本市场的耐心,业务链上失败只能寻求套现、分红的经济权益最大化。

  至此,滴滴成为了出行领域的绝对老大,也提早迎来了规模效应的盈利变现。同期,专车新政颁布,更多玩家入海,厮杀继续。但在最大竞争对手被消灭后,红包也离我们而去。

  恨,来自于滴滴潜移默化用快车和专车的品牌效应为顺风车做背书溢价。科技为滴滴带来了社交空间红利,但却未见到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就像之前一位网友对滴滴顺风车的评价:如果法律和监督缺失,企业就会为了利润,花钱买掉你我的命。

  爱,来自于滴滴不满足只做一个很好的打车公司,而尝试为国内资本市场讲述出一段更有吸引力的顺风车故事。这就是互联网产品的魅力。专属于中国社交平台的脉络只源于年轻女性,通过异性社交拉动需求。但不同于陌陌/探探,滴滴的线下是封闭的,乘客上车后,接下来的事件走向是由司机单方面把控的。

  未来的滴滴顺风车如何顺风呢,没有人知道。尽管滴滴在尝试用户隐私、身份核实、严惩投诉、紧急预警、实时监控等等、等等,但如果还是无法守住这款又爱又恨的好产品。那或许真的顺风车的原罪就是社交吧。那或许滴滴顺丰车注定无法回到过去了。

  滴滴的商业化变现并不符合“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一互联网逻辑,细看起来同时又在扭曲经济资源共享的根源。但滴滴却一直在探索商业化,自荐4点:

  (1)汽车生态链:以当前试驾和自动驾驶为流量入口,依托强大的现金流,切入新车和二手车销售领域/分时租赁/购车等等。对于滴滴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滴滴的用户场景是即时出行,而购车是理性消费,因此,如何在产品端做好两者之间的强关联是滴滴接下来要思考的。其次,自营B2C得先有车才行。

  (3)多场景App: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终端是受限于既有边界。滴滴App产品和场景的边界矛盾,运营业务与资源争夺的边界矛盾,设想未来滴滴会衍生多场景APP化解资源和场景间矛盾。而滴滴只需要做好一点:用户数据同步性。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23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