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T3出行宣布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中信联合体领投。据悉,这是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此外,T3出行与中信投资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智慧出行新生态圈。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T3出行已登陆41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数超5400万。资料显示,T3出行成立之初获得一汽、东风、长安、阿里、腾讯等共同投资。
如今,中国出行市场逐渐呈现出“多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这其中,车企布局出行市场的例子也已屡见不鲜。号称网约车“国家队”的T3出行,该如何“抢占城池”?
崔大勇:首先是规模扩充与增长。网约车实际上是一个规模经济,目前我们的市占率约为8%-9%,而我们目标是单城的市占率超20%。
其次,是产研方面的投入。未来,我们将加大在产研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智能化配件、智能调度等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更多AI方面的赋能。
再次,自动驾驶会是我们重点的领域,这将是我们未来的核心技能点。当前,我们已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整个T3出行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推动。我们已对接超6家自动驾驶公司,即将对接其他OEM,通过把加装了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与我们平台对接,最终实现商业化运营。
《科创板日报》:去年12月,T3出行提出了2021年目标“4833战略”(即:网约车业务落地全国48城;加速落地“网约车业务+巡网一体超级出租车+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三大战略板块;在2021年年底实现全业务线万订单),该战略目前落地情况如何?
崔大勇:截至目前,我们定的这个目标基本能够达成。如今,我们已在国内落地41座城市,且今年将覆盖超48座城市;产品线个产品线(即:惠享、快享、专享、尊享、新享出租);同时,我们的单日峰值已达200万订单。
此外,在出租车领域,我们已与许多城市的出租车进行线上化连接。自动驾驶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与算法企业、OEM自动驾驶部门等,在进行相关推进工作。预计在今年12月初,我们初步具备自动驾驶商业化试运营的基础,并将上线一批自动驾驶车辆。
崔大勇:在自动驾驶业务布局中,T3出行背靠三大主机厂,而OEM也在布局自动驾驶算法。我认为算法业务将是一片血海,会淘汰绝大多数人。算法的迭代速度极快,谁先胜出的关键在于谁最早实现商业化。
所以我们不会单独再去造车、不会布局算法,我们做的是运营。今年12月,我们将批量上线自动驾驶车辆。
崔大勇:受汽车行业“缺芯”影响,T3出行在上新方面已受到了非常大影响,这将影响我们超半数的新运力。目前,三大OEM厂的新能源车供应不足,但有十几座城市都在等车用,我们已派了数个员工“蹲点”抢车。
崔大勇:在我们入场初期,我们只有“快享”一个产品线。当“快享”这个产品线实现规模化、跑通业务模型后, 我们才在今年扩展至5个产品线。而这些产品线的布局思路,是为了丰富用户体验。
具体来看,当我们进入一座新城市,最先上线的一定是快享、惠享这样面向广大用户群体的产品线,当这些产品线实现一定规模后,我们才会新增专享、尊享相对高端的产品。即:先满足大众、再满足高端。
未来,我们应该会继续开拓新产品线。目前,我们的产研团队已把顺风车、拼车产品开发完毕,但还未上线。因为对于这件事情,我一直保持审慎的态度。
崔大勇:互联网平台运营需要规模经济。从目前实际运营效果来看,一旦实现500万单的日均单后,公司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我们一定会IPO。但IPO对我们并非当前最紧迫的项目,这只是我们成长当中的必经之路,它不是终点。
崔大勇:从竞争维度来看,补贴是刺激消费的手段,但并非最重要的手段。合规运力才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崔大勇:第一,在竞争格局方面,行业垄断的局面一定会被打破;第二,安全合规之路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第三,新能源低碳化不可逆;第四,从大方向来看,自动驾驶一定会到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