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月前,北京的马路上出现了一款蓝白相间的奔驰Smart小车,车身写着“TOGO”字样,这不是私家车,不是网约车,也不是出租车,而是移动出行领域的新物种——共享汽车。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同样拥有共享概念的共享汽车却并未像共享单车一样迅速走红,目前仍是不温不火。那么,共享汽车怎么玩,和网约车、租车有什么不同,前景又会怎样呢?
之所以称之为共享汽车,是因为一辆汽车在不同时段租给不同用户,从使用者和使用者的关系来看是共享的。不过,从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关系来看,共享汽车其实是汽车租赁业务。由于这种运营方式和当下火爆的共享单车类似,所以,本文使用共享汽车这一称谓。
共享汽车TOGO的使用方法和共享单车类似,总共有四步(提前注册),一、搜车预约;二、自助取车;三、启动开走;四、结束还车。计费项除了起步费、里程费、时长费,还多了一项还车附加费。
在TOGO经营的网点还车是不收取还车附加费的,如果在网点运营之外还车,将按照距离最近的网点的直线距离收取还车附加费。
比如,韩梅梅小姐日间租用TOGO途歌自由共享车,行驶30分钟,里程10公里,没有还车附加费,那么她的费用包括:起步费15元,里程费1.88元/km*10km=18.8元,时长费0.28元/min*(30min-30min)=0元,共计33.8元。
这个费用和滴滴快车的费用相当,举例来说,从西二旗地铁站到海淀黄庄地铁站大约半小时车程,历程10公里,滴滴快车给的报价是36.9元。
这几年,移动出行领域热闹非凡。网约车,滴滴、优步、快的的价格战犹如昨日;共享单车,摩拜和ofo在16年迅速走红,随后有多达15名玩家涌入,一场厮杀在所难免;汽车租赁方面,汇聚了一嗨租车、神州租车、赫兹租车、PP租车等大量玩家,有B2C,也有C2C,近日滴滴也开始介入,准备分一杯羹。
再加上巡游车(传统出租车),移动出行领域可谓百花齐放,各类玩家都凭借独特的生存技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
网约车,解决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最后三公里出行的痛点。汽车租赁,解决了自驾租车、婚车租赁、商务租车、约会租车等长租和短租的需求。那么,新来的共享汽车在移动出行领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解决了什么需求呢?
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形似而神不似,用户的使用方式都是扫码整走,一个是开走,一个是骑走。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三公里,汽车解决的是短途出行。
目前,汽车租赁市场主要有B2C和C2C两种模式。B2C模式,车辆自有,属于重资产运营,多是定点取还。C2C模式是共享私家车,整合和利用闲置的私家车资源,通常为就近取车或者协商取还。
B2C和C2C两种模式在租车市场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受制于消费场景的制约、用户租车习惯的影响,以天为时间单位租赁的用户需求最大,3-5天的长租需求是最高的。而短租市场,由于和打车市场形成了竞争对比,需求相对较低。
PP租车CEO张丙军认为“就短租市场本身而言,短租需求比较低,时间越短、打车越划算,时间越长、租车越划算。”
而共享汽车,属于B2C模式,又借鉴了共享单车随用随取的方式,突破了定点取还的限制,瞄准的是汽车租赁市场无法突破的短途出行,表现在还车附加费中的“还车距离不得超过20公里”。
所以,共享汽车和租车,一个业务重点是短途出行,一个主营业务在长租市场,目前来看,二者的业务相对独立,不是直接竞争关系。
共享汽车和网约车、巡游车,是正面竞争关系,解决的都是同一问题——短途出行,但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对于用户来说,巡游车的典型应用场景是街边招手,有车就走;网约车则是线上约车,等车来接;而现在共享汽车提供的是线下扫码,自己开走。
当然,三者的汽车质量和种类也不一样,以北京为例,巡游车的价格大约在10万左右,类似现代伊莱特的档次。网约车多是私家车,车的质量要好些,运气好还能碰到奥迪宝马。TOGO共享汽车目前看主要是Smart,后续极有可能新增车型。
共享汽车对“有本无车”且喜欢开车的用户有明显的杀伤力,当共享汽车、网约车、巡游车价格相似的前提下,共享汽车往往会成为这类用户的选择。这类用户的规模不容小觑,看两组数据。一是,北京的普通小客车中签率已下跌至0.1277%。二是,中国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中国私家车保有量为1.4亿辆,但机动车驾照持有人数高达3.5亿人,意味着有超过2亿的驾照持有人有自驾需求却没有车开。
此外,对于“走、短暂停、继续走”的应用场景,比如带孩子看病、和女朋友吃饭电影、赶多个场子等,共享汽车可以避免多次打车的繁琐,优势也比较明显。
总的来说,共享汽车的本质是汽车租赁,又具有共享单车随借随还的特性,解决的却是网约车和巡游车解决的短途出行问题,即让用户自己开车出行。
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总结出共享汽车的优势:借还车手续简化、特定场景下可避免多次打车的繁琐以及为“有本无车”的人提供了新选择。
不过,共享汽车仍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问题当属规模扩张的难度大。共享汽车的重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巨大。按照一辆车10万元的成本来看,投入1万辆车就需要10亿元。
更大的困难是、等城市对车辆的限购政策,对于共享汽车来说,政策上的限制比资金上的限制更难突破。这一点可以参考滴滴在网约车新政下的处境。
资金和政策上的限制,增加了共享汽车的扩张难度,对于共享项目来说,规模化程度低意味着运转效率低,进而导致盈利时间的推迟。
此外,国内还有这样的风气:当一种模式被证实能创造利润后,就会大量玩家涌入。因此,一旦共享汽车能创造可观的资本回报率,相信会有大量玩家进入,比如滴滴、租车领域B2C公司等,届时一场厮杀或再次上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