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作出重要决策,撤销了所有楼市“辣招”政策,意在重振楼市,并刺激住宅物业的交易活跃度。这一举措被广泛称为“撤辣”,象征着香港政府将不再依赖强制性措施来抑制楼市和外来投资。
对于非香港永久居民而言,“撤辣”政策无疑是一大利好。购买300万港币以下的住宅,她们仅需100元印花税;而购买更高价位的住宅,如5千万港币的房产,内地买家可以节省高达537.5万港币的税费。这一优惠政策无疑激发了大量内地买家的购房热情,使得她们纷纷涌入香港楼市。
深圳看房团甚至直接组织大巴车前往香港,而一些中介公司更是设立了“普通话专组”,以更好地服务内地客户。据香港中介陈超透露,有内地买家一次性买下了某小区25层的所有住宅,共10套,总价近亿港币。
香港“撤辣”以后,许多内地人因听闻“以租养贷”和“香港房子投入回报率高”等消息,纷纷考虑在香港置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与内地的置业逻辑大相径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仅凭税收优惠就盲目投入巨资购买香港房产,真的划算吗?
对于内地人来说,到香港购房首先面临资金出境的难题。常规情况下,每人每年的换汇额度仅为5万美元,这使得大额资金的转移变得尤为复杂和困难。
此外,香港的房贷利率成本也相对较高。目前,香港的房贷利率高达4.125%,而广州的房贷利率已经低至3.85%。
更为关键的是,香港房产的持有成本极高。物业费、管理费、出租税等费用叠加,使得“以租养贷”的设想几乎难以实现。根据香港消委会的数据,香港房东平均每月需要缴纳的物业费高达每尺2.7元,相当于每平方米30元,几乎是内地一线万港元的小公寓为例,月供高达25000港元,但市场租金却仅为18000港元。除此之外,还需要支付1700港元的物业管理费、1500港元的物业出租税、1800港元的差饷地租等费用。考虑到空置成本、折旧、维修(人工费用可能超出预期)以及出租中介的租金等额外支出,内地业主每月还需额外承担高达12000港元的差额。这样一算,每年将额外花费超过十万港币的费用,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除了内地投资者,不少“刚需”港漂也计划在香港购房。和内地不同,香港的“刚需”并非仅指结婚或生子需要买房,而是基于收入、租金和生活成本考量后的购房需求。
来自广东的港漂Kevin心里计算过了:在“撤辣”政策实施前,购买一套价值八百万港元的房子,买家需要额外支付高达15%的印花税以及15%的新住宅从价印花税。然而,如今这两项税务的减免,直接为她节省了高达240万港元的开支。再加上香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调整,她认为现在入手购房,相较于三年前,至少能节省出一个首付的金额。
Kevin在香港的生活经验丰富,她深知购房的种种成本。她强调,香港人注重务实,不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去购买过大的房子。特别是对于那些总价在一千万港元以下的房子,首付可以低至一成,这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咬牙承受房价。
除了房价本身,Kevin还考虑了其她杂七杂八的费用,如物业管理费。她提到,香港的物业管理费与房子面积密切相关,私人楼宇的管理费更是按每平方英尺计算,费用各不相同。例如,一些高档的新建小区,由于配备了健身房和游泳池等设施,物业管理费每月可能高达3200港元,并且这一费用还会逐年增长。
同样是“港漂”一族的Luna,在香港租房五年后,也决定在今年购置自己的住所。她选择了一套价值800万港元的一室一厅公寓,实用面积达到32平方米。对于她来说,这也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她相信在香港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