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短途出行骑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绝对让人刮目相看。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从奢侈品变成常见的代步工具,自驾跑遍大江南北已不再新鲜。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78万辆。截至2017年年底,每100户家庭拥有汽车23.7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成为道路上的“熟面孔”。驾驶机动车出行已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2015年10月1日,京港澳高速公路许昌服务区,出游的市民驾驶私家车排队加油。 资料图片由记者牛书培提供
陆胜利是许由路胜利汽修店的老板。1991年,年仅15岁的他初中毕业后,背井离乡到南方投靠亲属,开始学习汽车维修技术。1996年,学成归来的他先后在汽车站、万里公司当调度员、汽修员。2010年,他创业开办了一家汽修店。
“20世纪末,汽车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有二三十年汽修经验的陆胜利走南闯北,对私家车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据他介绍,20世纪50年代,汽车极其有限,只有“公家”才能购买,私人是禁止购买的。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有私人购买汽车,但是汽车仍属于国家计划调拨的大宗商品,购买对象绝大部分是“公家”,私人购买仍是凤毛麟角。当时,市面上的汽车品牌“老三样”是,桑塔纳、捷达和富康。
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一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后,国家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那时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汽车仍是奢侈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陆胜利说,当时几万元的车价,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关数据对陆胜利的说法进行了佐证。据市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市民用汽车数量,1978年为2745辆,1985年为6175辆,1990年为11242辆,1995年为21089辆,2000年为39943辆。
“21世纪,‘汽车梦’不再是富人的专利。拥有汽车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已经不再是奢望,私人购车逐渐成为主流。”陆胜利说,私家车消费之所以能快速进入增长阶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达国家主要汽车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带动了国产汽车的发展,各种品牌、各种类型的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车价在关税下调后随之下降。
此时,人们的“座驾”不再是“老三样”,别克赛欧、夏利2000、菲亚特派力奥、大众polo、华晨中华等点燃了中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如今,城市交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私家车已经成为大家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据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23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782173辆,驾驶人达1084776人。
据市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许昌市家庭汽车数量(不包含用于经营的汽车),每100户为23.7辆。其中,城镇每100户拥有汽车30.6辆,农村每100户拥有汽车17.3辆。
“近年来,出行方式再次发生变化。绿色、环保、健康、方便、快捷成为现代人出行的新标志。”陆胜利说,就拿买车来说,更多的车主开始考虑实用、低油耗的车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选购车辆从10年前攀比排量、轴距,追求大空间、高配置,到现在开始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近年来,油电混合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市民青睐。
近日,我市发布《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将达1100台,占比在70%以上;主城区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在30%以上。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市区拥有公交车1348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达到1320台,公交线条,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下了公交车还没到目的地,怎么办?“小绿”很好地弥补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短板。2014年7月1日,首批1200辆“身材”修长、“肤色”浅绿的公共自行车亮相许昌街头。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小绿”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已趋于多元化。这些改变的背后,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是城市交通配套体系的完善,是以人为本城市理念的践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