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主业区域竞争力强。大众交通出租车、汽车租赁等核心业务在上海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明显的资源和品牌优势。
业务多元化。大众交通以交通运输业为主业、房地产、旅游饮食服务和小额等业务为辅,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
财务状况良好。大众交通负债经营程度低,经营活动现金回笼及时,货币资金存量充裕,并拥有较多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易变现资产丰富,财务状况良好。
融资渠道通畅。大众交通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畅通,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规模较大,后续间接融资空间充足。
交通运输业务市场竞争压力。近年来受城市轨道交通日趋完善及新的出行模式兴起等因素影响,大众交通运输业务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
房地产业务风险。房地产行业周期性波动明显,受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大众交通房地产业务开展也面临相应风险。
小贷业务风险。大众交通小额业务的主要客户为中小企业,该类客户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公司小贷业务开展存在一定风险。
对外投资风险。大众交通的金融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存在因波动或被投资方业绩不及预期导致的投资风险。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交通”、“该公司”、“公司”或“发行人”)前身为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于1988年12月24日成立。
1992年,经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沪建经(92)第433号文、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沪外资委批字(92)第563号文批准,该公司改制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人民币普通股(A股,SH.600611)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SH.900903)分别于1992年8月和1992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2020年末,公司股本总额为人民币23.64亿元,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分别为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公用”)和上海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大众企管”)。
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及相关的车辆维修、洗车场、停车场、汽车旅馆业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投资举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公司是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主要的综合交通服务供应商之一,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交通运输业务在上海地区的市场份额较高,具有显著的行业地位。公司主业涉及的经营主体及其概况详见附录三。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渐恢复但表现仍持续分化,部分新兴经济体率先加息应对通胀、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压力,宽松政策在未来如何退出是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而中美关系以及中东等区域的地缘冲突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挑战依然较大。短期内,宏观政策持续提供必要支持力度以及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修复将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复苏向好,同时需关注海外疫情形势、美对华战略遏制、全球经济修复等因素的变化;中长期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有望长期
2021年以来,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但仍严峻,全球经济活动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而逐渐恢复,制造业表现强于服务业、发达经济体快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胀担忧,主要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从低位明显上行;高物价、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压力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在经济恢复脆弱的情况下率先加息,而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仍持续,未来如何退出当前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避免资产泡沫化过度并降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的一项重大考验。同时,中美关系以及中东等区域的地缘冲突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而积极主动推进对外合作有利于我国应对这种不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国经济保持复苏向好态势,但内部发展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物价中新涨价因素的涨幅较快,就业压力犹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经营效益亦加快修复,而小型企业及部分消费品行业生产活动恢复仍有待加强。消费增速离正常水平尚有差距,化妆品、通讯器材、汽车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及日用品零售增长相对较快,而餐饮消费偏弱;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投资稳中略降,制造业投资稳步恢复;出口贸易延续强势,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在经历大幅升值后有所调整,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规模不断增加。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的长期政策部署;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经济提供必要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定向调控。我国财政政策保持积极且强调更可持续,赤字率和新增债务规模均小幅压减,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财政支持力度仍是重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央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续作两项直达工具延期至年底,引导资金真正流入实体、服务实体;防控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下,实体融资增速将放缓。监管持续强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健全金融机构治理并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经济基本面的确定性明显提高的同时,平衡经济增长与风险防范,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尤为重要。短期内,全球的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美对华战略遏制、全球经济修复、全球地缘等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挑战依然较大,而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修复有望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复苏向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逐步恢复正常;企业盈利改善及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下的制造业投资有望加速恢复,资金
链压力加大以及新开工面积增速的回落会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但具韧性,基建投资表现预计平稳;出口贸易有外需恢复的支持,强势表现会延续但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从中长期看,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仍有望长期向好。
上海出租车行业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出租车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日趋完善以及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网约车等新交通模式快速发展,近年来上海出租车市场容量有所下降,出租车行业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因乘客减少外出及公共交通使用频率,出租车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二季度以来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行业景气逐步恢复但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疫情期间,为缓解驾驶员压力,部分出租车公司对驾驶员的承包经营费进行减免或者发放补贴,短期内出租车公司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近年来,上海市交通出行需求不断上升,交通出行总量持续增加,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
2020年全市人员日均出行总量约为5,731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0.37%,较2014年增长3.3%。2020年交通出行总量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年末已经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随着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上海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社会经济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持续拉升交通出行需求。
出租汽车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日趋完善以及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1(简称“网约车”)等新交通模式快速发展,近年来上海出租车市场容量有所下降。2019年上海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创新高,当年轨道交通全网日均客流1,063万乘次,工作日均1,189万乘次。2019年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为571.2万乘次,同比下降0.8%,巡游出租车客运量也继续滑落,日均客运量为154万乘次,共享出行新模式有序发展,网约车监管平台日均上线%。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类公共交通客流量受到较大影响,至下半年逐渐恢复苏。轨道交通至2020年底已恢复至接近疫情前乘
1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车的经营活动。
次水平,巡游出租车客运量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8%,网约出租车客运量下半年同比增长12%。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网约车用户需求触底反弹,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65亿,较2020年3月末增长298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因乘客减少外出及公共交通使用频率,短期内出租车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为缓解驾驶员压力,部分出租车公司对驾驶员的承包经营费进行减免或者发放补贴,当年出租车公司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近年来第三方手机打车软件不断普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约车模式快速崛起,对巡游出租车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约车服务也存在弊端,例如,不合规车辆和人员大量涌入、服务品质无法得到保障、事故责任方不明确等,同时还存在规避税费等多方面问题。
为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规范网约车运营,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管理。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网约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出租汽车行业呈现巡游出租汽车(简称“巡游车”)和网约车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其中,巡游车可在道路上巡游揽客、站点候客,也可提供预约运营服务;预约车不得巡游揽客,只能通过预约方式提供运营服务。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7个部门联合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平台公司承运人责任及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应具备的条件,并对平台公司经营行为、车辆报废、驾驶员专兼职从业、部门联合监管等事宜作出具体规定。为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2018年5月11日,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对出现违规情况的企业、司机将视情节轻重列入诚信状况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或直接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地实施,出行市场秩序有多好转,但是部分平台违法运营现象依然严重,出租车行业仍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上海市政府对出租车牌照实行总量控制,出租车牌照为一种稀缺资源,出租车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目前上海出租车行业内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在2010
年上海强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强生控股”)收购巴士出租后,上海出租车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主要的出租车业务运营公司包括强生控股、该公司、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锦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等,其中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较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出行服务平台的出现,巡游出租车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新兴第三方平台网约车成为巡游出租车行业的主要外来竞争者,随着网约车使用率不断提高,巡游出租车行业市场份额遭到蚕食,出租车行业整体的竞争压力加大。
市场竞争风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出行服务平台的出现,巡游出租车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新兴第三方平台网约车成为巡游出租车行业的主要外来竞争者,随着网约车使用率不断提高,巡游出租车行业市场份额遭到蚕食。出租车行业整体的竞争压力加大。
人力成本上升风险。出租车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占企业成本比例较高。近年来出租车运营企业为驾驶员缴纳的社保基数不断增加,企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此外,出租车行业对驾驶员吸引度降低,用工较为困难,网约车的兴起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紧缺现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租车行业的成本控制压力。
环保风险。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政府对于车辆排放的控制将会越来越严格,上海已率先对机动车实施更高排放标准,可能导致对出租、租赁等业务的用车规格及对车辆用油的油品要求的提升;随着油耗和排放法规日益严厉,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传统燃油车辆经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环保风险。
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渗透率较低,行业发展空间较大。上海跨国企业、商务旅游、会展业务的增加拉动了汽车租赁行业的需求。分时租赁业务的兴起加剧了汽车租赁行业的竞争程度,价格竞争成为行业内企业吸引客户的主要竞争手段,行业内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因自驾游减少、民众外出减少,汽车短租需求迅速下降。而由于汽车长租市场主要面向企业用户,业务较为稳定,合作时间较长,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汽车租赁服务可以根据租赁性质分为融资性汽车租赁和经营性汽车租赁,其中经营性汽车租赁根据租用时长可进一步划分为短租和长租。汽车长租市场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如外企长包、星级酒店用车等,具有业务稳定、风险较小、合作时间较长等特点。相比较于公交客运和出租车业务,汽车租赁业务对宏观经济变动的敏感性较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入驻。同时商务、旅游、外事活动以及大型国际赛事都对上海酒店、旅游、会展、会务等市场需求的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进一步为上海汽车租赁尤其是中高档车租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国外汽车租赁业务来看,经济发展促使居民个人对汽车租赁业务的需求稳步增加,个人逐步成为汽车租赁业务的主要需求主体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汽车短租业务也将为汽车租赁业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快速发展使在线租赁模式逐渐兴起,尤其在短租自驾和分时租赁市场,移动化、自助化趋势逐渐凸显,行业整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分时
租赁是租车行业新兴的一种租车模式,又称汽车共享,是以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汽车随取随用的租赁服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汽车租赁(包括经营租赁及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为2,258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汽车经营租赁市场规模为718亿元,同比增长19.7%;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为1,540
亿元,同比下降8.44%。从用户规模来看,据易观数据显示,2020年1月中国共享汽车平台月活用户规模达到高峰359.9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回落后已逐步恢复至1月水平,从区域分布看,华南、西南、华东为共享汽车发展核心区,活跃用户占总量的75.5%。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自驾游减少、民众外出减少,汽车短租需求迅速下降。而由于汽车长租市场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如外企长包、星级酒店用车等,业务较为稳定,合作时间较长,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未来,随着基础设施覆盖面扩大、地方性行业政策支持落地灯条件成熟,以及分时租赁用户习惯养成,分时租赁平台在车辆投放、价格、车辆利用率、周转率等方面将会有所提高,分时租赁将会保持一个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25天以内的短租业务市场份额占70%-90%;但在中国租车市场,长期租赁仍占据主导地位,分时租赁业务市场空间较大。但分时租赁业务目前存在着运营网点较少,充电站、停车位等配套设施资源不足、出行服务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政府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处于市场探索阶段。国内汽车租赁行业中短期内仍将以传统租赁模式为主导,但随着新型租赁模式不断成熟,传统租赁模式面临一定的转型压力。
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企业发展城市定制公交、农村定制班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
汽车租赁等新型服务,稳妥推进众包服务,鼓励单位、个人停车位等资源错时共享使用。2017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分时租赁业务,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出行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指导意见还落实汽车租赁身份查验制度的内容,降低行业经营风险,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对承租人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查验,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记录,并载明所有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提出加快推进制度标准建设、推动解决租赁车辆道路交通违法处置和租赁车辆等突出问题的要求;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规范分时租赁行业发展环境。未来租赁汽车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分时租赁业
务带来的影响。2019年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明确提出汽车分时租赁的单份押金金额不得超过运营企业投入运营车辆平均单车成本价格的2%,运营企业应明确押金退还方式和期限,不得拒绝拖延退还。新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客户押金退还问题。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管理办法》,针对小微型客车租赁管理职责、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备案管理制度,规范经营服务活动,强化监管,规范租赁车辆使用性质,明确不得随车提供驾驶劳务,合理规范平台公司活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汽车租赁市场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汽车租赁业务开展需要投资购买车辆,而轿车降价速度快、幅度大,行业内固定成本较高。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租赁服务差异小,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成为行业内企业吸引客户的主要竞争手段,行业内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我国汽车租赁行业集中度较低,汽车租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国92.7%的汽车租赁企业拥有车辆数不足50辆,神州专车、一嗨租车等排名前5位的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20%左右(美国排名前5位的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94%),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上海长租汽车租赁市场主要有该公司、上海锦江国际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安飞士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国内汽车租赁企业以及安飞士等国际租赁公司在上海汽车租赁市场展开竞争,高端商务汽车租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正增长,下半年来持续提升的市场热度抵消了前期疫情影响,全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呈现量增价涨的态势。近年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近期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在弱化市场预期的同时或亦弱化按揭便利程度,进而削弱居民购买力,预计未来住宅销售去化压力加大。同时收紧的外部融资环境也加快了资金及项目资源向高等级信用资质房企集聚的步伐,行业竞争格局日益分化,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中小房企面临挑战。在销售承压、大额到期债务待偿、增量融资受限的预估情境下,预计2021年全行业流动性风险将进一步升高,高杠杆、高负债的房企将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暴露可能性。
2010-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从4.83万亿元升至13.22万亿元,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从3.40万亿元升至9.71万亿元,占比保持在70%上下。
资增速为-7.70%。随着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二季度起各企业加快建设进度,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由负转正。2020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0.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相比2019年,增速有所收窄。从各地区2
开发投资增长情况看,东部地区增长7.6%,中部地区增长4.4%,西部地区增长8.2%,东北地区增长6.2%。
近两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窄幅波动态势。2017-2019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16.94亿平方米、17.17亿平方米和17.16亿平方米,增速分别为7.7%、1.3%和-0.1%。2019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负增长,但销售均价小幅提升,销售额仍有所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额为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5%,
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3%。进入2020年,一季度因疫情原因销售受到较大冲击,当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9%;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下降24.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8%。二季度商品房销售出现了恢复性增长,降幅逐月收窄,三、四
季度房地产市场热度持续提升,全年销售指标小幅增长。2020年全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0.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8.7%。同期我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7.3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5.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1.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1%,销售额增长14.1%;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销售额增长1.0%;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6%,销售额增长5.1%;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8%,销售额下降1.5%。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百城3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46%,与2019年12月相比,
2 各地区分区如下: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0个省份(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2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3个省份。
2020年12月百城住宅均价上涨627元/平方米至15,795元/平方米;其中一线元/平方米,二线%、3.18%和4.64%。从市场走势看,全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呈量增价涨态势,各线城市走势较为趋同。
土地市场方面,为缓解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2020年二季度起大部分城市加大了优质土地供应力度,全年住宅用地供应量和成交量均同比小幅增长。根据CREIS中指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各类建设用地14.3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0%,其中住宅建设用地推出5.8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6%。分城市能级来看,上述300个城市中一线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3%,成交1,675.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8%;二线.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06%;三四线.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0%。全年土地市场活跃度提升,流拍率下降,溢价率略有提升,原因主要为:一方面,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多地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加大推地力度,土地供应量明显增多;一方面,房企顺市场低迷时调整土地储备结构拿地愿望较强。多重因素作用下,资金充裕的房企将获得良好的投资机遇。
阳、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苏州、长沙、济南、厦门、长春、哈尔滨、太原、郑州、合肥、南昌、福州,共22个;三线城市邯郸、菏泽、湘潭、呼和浩特、廊坊、湖州、洛阳、潍坊、连云港、扬州、昆山、常州、昆明、徐州、日照、烟台、新乡、镇江、泉州、营口、东莞、桂林、南宁、金华、马鞍山、东营、株洲、无锡、德州、西宁、赣州、保定、常熟、银川、泰州、盐城、威海、乌鲁木齐、宿迁、贵阳、湛江、鞍山、衡水、鄂尔多斯、包头、南通、珠海、济南、嘉兴、石家庄、中山、聊城、秦皇岛、淮安、柳州、温州、惠州、绵阳、唐山、海口、北海、淄博、江阴、宝鸡、芜湖、张家港、兰州、台州、江门、绍兴、宜昌、佛山、三亚、汕头,共74个。
202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延续2019年主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差异化调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管理调控逐步实施。针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强调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持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各地政府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根据区域市场特点出台不同的调控政策,承担更多的调控主体责任。各地落实“因城施策”,有收有放,不断优化调控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020年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家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大货币信贷投放、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部分省市出台房地产行业扶持政策,内容主要包括还款困难的可适度展期、预售条件放宽、
部分税收减免、工期顺延、土地出让金可延期交付、简化审批程序等方面,以对冲疫情影响。随着市场逐渐回暖,部分地区对市场出现过高预期或过热形势,
4月中和7月底的局会议两次重申“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座谈会首次提出“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7月以来,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深圳、南京等房价有所上涨的城市开始出台房地产调控收紧政策。8月,多个部门开始释放调控房地产市场和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阀门的政策信号,后续将对房地产融资按“三条红线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制度,以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对房地产行业而言,8月份的房企“三条红线”监管政策从资金需求端对行业进行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制度则从资金供给端实行总额控制,防止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增量。新融资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健运行,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政府在土地政策的重要调整系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下放部分建设用地审批权至省、
自治区、直辖市。用地审批权下放,赋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让地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释放地方发展的主动性、能动性,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减少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流程,可提高审批效率、项目落地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决定》还特别强调,各省级单位政府要严格审查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特殊用地的占用,要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另外,国家对租赁住房的政策倾斜持续。针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持续供不应求、溢价率持续升高的态势,2021年2月起多个重点城市推行土地集中出让制度,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预计在透明度提升下更多企业可参与土地市场交易,同时企业也有更多竞品选择,有助于降低整体市场竞拍热度,整体地价也会因土地市场集中放量而平缓,地价涨幅有望进一步降低。而对于近年来扩张速度较快,且踩了红线的企业来说,集中供地模式或将产生一定资金压力。
房地产开发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债务融资依赖度高。持续多年的政策调控加速了资金更多地流向优势房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房企凭借广泛的城市布局、充足的项目储备、外部融资、土地获取、销售策略等优势,在多轮调控中表现出更为突出的控风险能力;而中小房企则因项目布局过于集中或融资受限等因素而不断遭受市场挤压。据WIND资讯数据,2020年CR10/CR20/CR50/CR100比值由2019年的26.28%/37.14%/52.92%/63.48提升至26.49%/38.02%/55.04%/66.15%,2020年行业集中度提升,各档次企业销售占比均呈现小幅提升态势。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
去化压力加大。房地产开发及居民购房环节债务依赖度高,持续收紧的融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开发企业加速回款动力将进一步强化,另一
方面按揭便利程度弱化将削弱居民购买力。预计2021年住宅销售压力或将增大,在房价持稳的情况下面临的资金压力或明显增大。
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小房企面临挑战。近年土地市场出让条件严苛,大型房企凭借广泛的城市布局、充足的项目储备、外部融资、销售策略等优势,在本轮调控中的防御能力较为突出,拿地动力强劲,土地资源倾斜度高。近期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的持续收紧加快了资金及项目资源向高等级信用资质房企集聚的步伐,行业竞争格局日益分化,集中度将继续提升。而中小房企或由于项目布局过于集中,或由于融资受限,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整合风险。
调控融资政策持续收紧,流动性风险进一步上升。房地产行业资金驱动特征极其明显。在销售压力增大、在建项目投入不减、大额到期债务待偿、增量融资受限的预设(预估)情境下,预计2021年全行业流动性风险将进一步升高。尤其是近年来高杠杆扩张后销售端资金回笼受阻的经营风格较为激进的房企,信用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部分房企如泰禾集团的流动性风险暴露。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显著区分在于,房地产业更注重个体项目,而非法人主体,当法人主体遭遇资金链断裂时,将更侧重于项目的整合与处置,对法人主体实施直接救助的必要性弱。在流动性承压的情形下,需重点关注开发企业的治理水平与项目品质,以及出售项目以实现自救的便捷程度。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在GaWC城市等级体系中被评为Alpha+级,属世界一线,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市区位条件及战略地位突出,具有显著的集聚、辐射功能,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经济近年来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1年的19,195.69亿元增至2020年的38,700.58亿元。2020年上海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3.57亿元,较上年下降8.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9.47亿元,较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07.54亿元,较上年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6.30亿元,较上年下降 1.7%;非税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7.1%。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02.11亿元,较上年下降0.9%。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3,052.72亿元,较上年下降4.7%。
总体看,上海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平稳发展,财政实力持续增强,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定影响,但在上海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仍高,仍具有较强的资源和品牌优势。近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总体仍较为谨慎,房地产业务收入实现主要受交付周期影响。旅游饮食服务及小额等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元化的业务开展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2020年,房地产交付放缓导致收入降幅明显,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及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国内疫情管控效果较好,长期看对公司主业开展影响有限。
年,公司交通运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在营业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50.54%和33.96%。旅游饮食服务及小额等业务经过多年发展,也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39亿元,较上年下降30.60%,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受交付周期影响降幅较大,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及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亦有所下滑。
除核心业务外,近年来该公司还通过联营企业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4(简称“大众拍卖”)从事二手车拍卖业务。大众拍卖运用“大众拍网站+大众拍APP”构建一体化线上、线下的拍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二手车拍卖业务。目前公司拍卖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贡献程度较低。
该公司交通运输业务可进一步细分为出租车、汽车租赁和国际物流三项业务。近年来主要受网约车对巡游出租车模式冲击以及汽车租赁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交通运输业务收入规模整体呈小幅下降态势,2018-2020年,公司交通运输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4.65亿元、14.62亿元及13.34亿元。其中2020年出租车和汽车租赁两个细分板块收入降幅较大。
2018-2020年,该公司出租车业务收入分别为5.56亿元、5.49亿元和4.88亿元,逐年有所下降。其中,2020年出租车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1.13%,主要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乘客减少外出,客流量下降所致。
该公司出租车业务主要由本部运营。截至 2020年末,公司在上海地区拥有大众品牌出租车总数6,724辆,其中自有车6,176辆、托管车辆548辆,处于区域内行业前列。2020年末公司车辆规模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主要系处置车龄较长的出租车约1,800辆。公司出租车业务以上海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长三角地区,通过输出品牌和管理,促进出租车业务的稳步发展。截至 2020
年末,公司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其他省会城市设立了9家全资、控股和参股连锁企业,拥有外地运营车辆4,932辆。为保持和提升服务品质,公司持续推行车辆更新和车型升级,目前公司已研发成功集OBD、大众出行APP、车载WIFI等功能于一身的车载终端。2020年,公司车辆更新等资本性支出金额合计2.35亿元,其中出租车更新投资0.32亿元。2021年,公司计划将投入5.30
亿元用于交通运输业车辆更新,其中包括更新约1,800辆新能源出租车。从运价方面看,2015年以来,上海出租车起步价维持在14元每3公里,超起步价外每公里为2.5元。
该公司出租车业务在上海地区的开展模式主要有承包制模式和租车模式两种,上述两种业务模式在出租车业务中占比约为76%。传统承包制模式下,车辆经营权、产权归公司所有,公司与司机之间是雇主与雇员关系,司机驾车进行业务运营,按月向公司上缴一定的营业收入,同时承担出租车的修理及燃油费用。此模式有利于公司对车辆与司机的集中管理。目前公司新途安单车承包费为 9,020元/车/月。为了更加灵活用工,在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公司推出租车模式。租车模式下,车辆经营权、产权归公司所有,司机每月支付租金,
并承担修理及燃油费用。目前,租车模式车辆租金约为 6,000元/车/月。公司作为出租汽车的管理主体,主要经营成本包括为出租车司机缴纳的社保金、保险费、营运成本以及管理费用和车辆折旧(折旧年限为6年)等。
该公司持续推进车载电话调度GPS终端的使用,早在2009年末已经完成了市区车辆100%的覆盖。但近年来,受打车平台兴起冲击,公司调度中心的电调总量呈下滑态势。
面对互联网模式兴起对巡游出租车业务的冲击,该公司于 2016年上线拥有约租车网络平台经营资质的“大众出行”APP,并获得首批合规“网约车”专用号段“沪A·M”。此外,“大众出行”还与“首汽约车”达成战略合作联盟5,通过出租、租赁业务全方位合作,提高APP的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0
年末,大众出行APP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约617万人,其中包含高德、美团导入用户约343万人,平台已辐射上海、天津、深圳、苏州、杭州、绍兴、南通、嘉兴合计8个城市。
该公司为上海首家获网约车平台资质的平台公司。现阶段公司自主研发车载智能后视镜设备,并为司机提供包含智能导航、网约调度、信息传输、聚合支付、安全监控等一系列的数字化运营服务。2020年9月,公司上线自主开发的众小猪APP,通过淘宝联盟等聚合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管理平台,激活车厢内的营销生态。
5 两个平台已经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使用“首汽约车”的用户可预约到上海的“大众出行”的车辆,而使用“大众出行”的客户也可约到北京的“首汽约车”的车辆。
从运营成本来看,该公司出租车业务营业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和折旧费用组成,此外还包括保险费用、车辆维修费等。出租车业务成本中40%约为人工成本。近年来受出租车司机社保金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出租车业务的人工成本有所上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对驾驶员发放补贴以保障市民出行,车辆防疫工作较为充分,但也导致公司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该公司汽车租赁业务主要由大众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运作。截至2020年末,公司租赁车辆总数为4,642辆(含外地连锁1,435辆),其中包括国内最大的奔驰车队、考斯特车队和奥迪车队。2020年,公司租赁车更新投资2.03亿元。
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分、子公司,并于2016年收购北京路驰顺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100%股权。但自2016年以来,大量新设立的租赁公司在政府采购中采取了低价竞价的方式,对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构成一定挑战,
该公司汽车租赁业务运营模式为公司购买车辆和牌照,并雇佣司机以便外派,公司承担司机工资及福利、租赁车辆的燃油费、保险费和管理费用等,客户向公司支付车辆租赁费等。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根据租赁期长短具体分为长包业务和零租业务,并以长包业务为主;长包业务定位于中高端客户,主要与政府、世界500强企业及五星级酒店等进行合作,零租业务主要提供酒店车辆、
婚庆用车等业务。公司长包业务主要根据客户需求采购租赁车辆,“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能够较好地规避经营风险。此外,公司通过承担大型赛事活动拓展汽车租赁业务,公司多次成为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ATP网球大师赛等大型国际赛事的租赁车辆供应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先后投入300万元向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家属提供免费用车服务,并为长宁区公共卫生中心及上海两大机场防控疫情提供车辆共计40辆。
该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成本主要由车辆购置费用和油费(公司承担限定公里数内的油费,超出部分由客户承担)构成,是否由公司委派司机将根据客户需求决定。在定价方面,借助出租车业务的品牌优势,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强。
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租赁行业产生一定冲击,由于自驾游减少、民众外出减少,汽车零租需求迅速下降。但公司汽车租赁业务以企业长包客户为主,合作时间较长,业务较为稳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该公司现代物流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上海大众交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国际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大众交通保税仓储有限公司(简称“保税仓储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国际物流和国际仓储。其中,国际物流业务主要包括机场检验检疫与口岸物流。在具体业务开展中,公司获得检验检疫部门许可,对出入境旅客携带货物、出入境宠物及其他货物进行查验,并负责被扣物品及货物的运输与仓储,收取保管费、仓储费及服务费。国际仓储业务主要指公司在松江出口加工区提供第三方国际物流仓储服务。2018-2020年,公司现代物流业务收入分别为0.99亿元、0.70亿元和0.91亿元,2020年收入有所回升。
2018年3月,国家提出机构改革,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2020年7月两机构合并后,在全国各口岸实施新的海关作业流程。该公司原辅助检验检疫查验业务一并转入新的海关业务流程,并在第一监管区本部设立海关扣留品仓库。保税仓储公司在现有航材保税业务的基础上,开拓非航材保税业务,提升区外公共保税库功能。2020年,公司以长三角机场为切入点,与国航开展国内航材物流服务。
2018-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房地产业务收入15.52亿元、17.82亿元及8.96亿元,该业务收入波动主要是受房产项目周期性结算因素影响。
截至 2020年末,该公司在售的房地产项目包括安徽城市之光、安徽时代之光、桐乡湖滨庄园、嘉善湖滨花园和嘉善大众嘉苑五个项目。其中安徽城市之光项目于2016年竣工,建筑面积为9.00万平米,截至2020年末,公司完成投资5.62亿元,已完成销售面积为8.21万平米,累计回笼资金6.80亿元。
安徽时代之光项目于2013年开工,土地在2013年以2.31亿元通过竞拍方式取得,建筑面积为14.40万平米,规划总投资约为11.31亿元,总用地面积48.04
亿元,销售均价为1.20万元/平米,已回笼资金9.50亿元,预计剩余可回笼资金4.00亿元。桐乡湖滨庄园于2016年开工,建筑总面积6.38万平米,预计投资2.95亿元,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完成投资2.95亿元,已回笼资金3.40
亿元,预计剩余可回笼资金1.15亿元。嘉善湖滨花园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总投资29.90亿元,分三期开发,总用地面积607亩,土地以4.56亿元竞拍获得。该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及项目回笼资金滚动开发。该项目已开发多年,截至2020年末已完成投资27.36亿元,累计回笼资金51.41亿
元,预计剩余可回笼资金6.31亿元。2020年2月,公司下属子公司嘉善众祥房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嘉善众祥房产”)竞得嘉善县 2018-20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简称“嘉善大众嘉苑项目”),土地成交价为9.43亿元,土地面积为5.32万平方米。项目建筑面积17.9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90
亿元。该项目已于2020年5月开始分批预售,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完成投资10.50亿元,已回笼资金3.75亿元。
该公司尚未销售房地产项目主要包括桐乡大众嘉园项目和嘉善大众馨苑项目。2018年8月,公司下属子公司桐乡大众新城置业有限公司(简称“桐乡置业”)以现金2.25亿元拍得桐土储[2017]54号地块(简称“桐乡大众嘉园项目”),土地面积为4.61万平方米,该项目建筑面积为8.27万平米,项目预计总投资7.20亿元,截至2020年末已完成投资3.64亿元,该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分期竣工。2020年3月,嘉善众祥房产竞得嘉兴市嘉善县2019-12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简称“嘉善大众馨苑项目”),土地成交价为6.47亿元,土地面积为3.65万平方米。项目建筑面积12.4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完成投资6.78亿元。
2017年10月,该公司与控股股东大众公用共同受让上海世合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世合实业”)100%股权,其中公司以现金 2.25亿元受让世合实业60%股权,大众公用以现金1.50亿元受让世合实业40%股权。2018年8月,
公司又分两次以总价1.60亿元受让大众公用持有的世合实业40%股权。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世合实业100%股权。世合实业于2014年3月成立,主要从事徐汇滨江188S-O-1地块商办楼项目(简称“上海大众滨江项目”)的开发,项目位于龙耀路、龙腾大道南侧,项目土地使用面积 0.98万平方米,
用途为商办,出让年限自2014年4月2日起商业40年、办公50年,规划建筑总面积3.66万平方米,总投资21.82亿元。该项目于2018年8月开工建设,
于 2020年末已进入项目验收环节,预计将于2021年底正式竣工交付。截至2020年末,上海大众滨江项目已完成投资12.88亿元6,预计全部出租后年收入为7,000万元左右。该项目部分面积已与客户签订租赁合同,出租签约率约为46%,后续将主要作为商业物业运营。
项目 建筑总面积 截至2020年末竣工面积 项目总投资 截至2020年末已完成投资 截至2020年末已售面积 截至2020年末累计回笼资金 销售均价 截至2020年末已售房未结转收入 截至2020年末已售房未结转面积
项目 建筑总面积 截至2020年末竣工面积 项目总投资 截至2020年末已完成投资 截至2020年末已售面积 截至2020年末累计回笼资金 销售均价 截至2020年末已售房未结转收入 截至2020年末已售房未结转面积
该公司围绕交通运输主业拓展了旅游饮食服务业务。目前公司旗下共有大众大厦酒店、大众空港宾馆及佘山国际会议中心3家酒店经营实体以及2家分别主营旅游业务和航空票务的子公司。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旅游和航空票务业务造成一定冲击。大众大厦酒店定位商务型精品酒店,以客房销售、办公楼租赁为经营重点,2020年平均客房出租率同比下降18.00个百分点至48.00%,平均办公楼出租率同比下降9.11个百分点至81.89%。大众空港宾馆拥有700多间客房,2020年北楼平均客房出租率为93%;南楼被政府征用做隔离安置点,费用按照政府征用标准结算,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公司通过严格控制疫情特殊时期的员工数量和调整待岗工资政策以减少人工成本。佘山国际会议中心位于佘山国家旅游区内,具有政府接待的资质,2020年客房平均出租率50%,较上年变化不大。2018-2020年,公司旅游饮食业务收入分别为3.10亿元、3.12亿元及2.03亿元。其中2020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4.97%,但由于旅游饮食业务规模小,对公司营业收入影响有限。
该公司自2012年进入小额业务领域以来,通过定向增资及出资设立等方式控股了四家小额公司,分别是上海徐汇大众小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徐汇大众小贷公司”)、上海长宁大众小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宁大众小贷公司”)、上海嘉定大众小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定大众小贷公司”)以及上海青浦大众小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浦大众小贷公司”)。2018年2月,公司以现金1.03亿元受让大众公用持有的上海闵行大众小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闵行大众小贷公司”)50%股权7,加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虹口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原持有的闵行大众小贷公司20%股权,公司累计持有闵行大众小贷公司70%股权。截至2020年末,公司对徐汇、长宁、嘉定、青浦以及闵行大众小贷公司的投资额分别为3.18亿元、2.51亿元、1.43亿元、1.30亿元以及1.43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77.50%、80.00%、70.00%、65.00%以及70.00%。此外,公司还参股投资了南京市栖霞区中北农村小额有限公司,截至 2020年末投资金额为 0.53亿元,持股比例为35.00%。
7 根据沪财瑞评报字(2017)第2031号评估报告,以2017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闵行大众小贷公司经评估的全部股权价值为2.05亿元,评估增值0.01亿元,增值率为0.50%。
亿元、15.50亿元及18.87亿元。从结构看,公司客户主要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其中企业客户主要为上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个人客户主要用于个人经营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除了落实同一控制总量的控制、增强贷前审查力度和增加贷后检查频率等手段外,公司还通过成立小额风控委员会、五级分类制度、通过抵押或质押制度等方式加强风险控制。2014
公司从2014年开始对公司下属小额公司计提专项准备金。面对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挑战,公司下属各小额公司强化风险防范、完善内控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于2020年上线小贷管理系统Oracle-EBS,加强资金管控和业务运营效能提升。2020年末,徐汇大众小贷公司、长宁大众小贷公司、嘉定大众小贷公司、青浦大众小贷公司及闵行大众小贷公司不良率分别为17.30%、6.60%、22.75%、15.28%和19.03%。其中青浦大众小贷公司不良率同比上升11.55个百分点,主要涉及一项本金为0.34亿元的项目,因还款人资金紧张,青浦大众小贷公司出于谨慎性原则将该借款归类为次级,
该项目商铺抵押率较高,预计处置完成后可以覆盖本息。此外,2020年末,徐汇大众小贷公司不良率同比略有上升,其余三家小贷公司不良率均有所下降。整体看来,公司对小额业务采取谨慎发展战略,通过提高资产抵押比例控制风险,业务规模相对可控。但小额业务主要客户为中小企业,该类客户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公司小贷业务开展仍存在一定风险。
公司 2019年末放贷余额 2020年放贷金额 2020年收回金额 2020年末放贷余额 2020年末不良率 2019年末不良率
2018-2020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利息收入1.46亿元、1.59亿元及1.55亿元,分别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98.00万元、660.81万元及1,167.19万元。整体来看,公司小额业务盈利性强,可为公司利润提供一定补充。
注2:本文中列示的2018-2020年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系将其他收益纳入核算。
近年来,该公司盈利主要来自经营收益、投资净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资产处置收益规模相对较小。2018-2020年度,公司分别实现经营收益5.50亿元、3.75亿元和1.09亿元,逐年有所下降。其中2019年经营收益较上年下降主要由于当年期间费用有所上升且当年资产减值损失较高;2020年经营收益较上年下降主要受到收入规模下降影响。2018-2020年度,
元,其中2019年资产减值损失较高主要是当年末房产个别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坏账准备所致;2020年主要是其他应收款中收购项目保证金8计提坏账损失较多所致。
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该公司部分计划收购项目产生很大影响,且疫情持续对项目后续推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故公司从谨慎原则出发对其他应收款中1.5亿元项目收购保证金计提了0.75亿元减值准备。
2018-2020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35.57亿元、38.02亿元和26.39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12.71亿元、14.38亿元和9.34亿元。交通运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近年来由于出租车行业网约车模式兴起以及汽车租赁行业价格竞争加剧,交通运输业市场竞争压力有所加大。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群众公共交通出行量下降,公司交通运输业务毛利及毛利率均较上年下降。房地产业务受自身开发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利润贡献呈现一定波动,但毛利率维持在较好水平。2020年旅游饮食服务业务受疫情冲击较大,毛利同比下降 44.20%。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小额业务管理,2020年融资规模增加,且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对毛利的贡献占比有所增加。2018-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73%、37.82%及35.41%。
2018-2020年公司期间费用分别为5.34亿元、6.22亿元和5.53亿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5.02%、16.37%及20.97%。其中,2020年公司加强成本控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较上年下降24.67%和19.38%;同期由于刚性债务规模有所扩张,财务费用较上年增长31.48%至1.48亿元。
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与企业日常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从“营业外收入”项目重分类至“其他收益”项目,本表中列示的“营业外收入”已将2018-2020年度其他收益纳入核算。
近年来,投资净收益成为该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2018-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投资收益6.30亿元、5.06亿元和0.61亿元。2018年投资收益主要系公司处置部分国泰君安和江苏银行股权产生的收益,其中主要包括处置国泰君安股权获得投资收益4.96亿元,处置江苏银行股权获得投资收益0.48亿元。2019
年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投资收益 4.22亿元,其中处置迈瑞医疗股权获得投资收益2.94亿元,处置国泰君安股权获得投资收益0.83亿元。2020年由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较前两年减少,当年仅实现投资净收益 0.61亿元。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是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2018-2020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0.27亿元、5.14亿元和4.15亿元,2019年及2020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高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所致9。
该公司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益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具体包括财政扶持款、油价补贴以及高等级车补贴等政府补贴。2018-2020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5亿元、0.58亿元和0.60亿元。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收入受政策影响大,稳定性较弱。在经营收益、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8-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9.39亿元、10.32亿元及5.70亿元。
在发展战略方面,该公司将继续深耕主营业务,确保稳健经营。坚定不移地深耕实业,夯实综合交通、金融投资和房地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产出配比,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和风险管控,确保公司产业均衡发展、良性发展。
在综合交通业方面,该公司将对大众出租进行组织架构再造,实现扁平化管理的新模式,降本增效,优化牌照和车辆资源,调整劳动关系和人员结构,采取集团内部车辆人员调配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搁牌搁车和冗员成本。对于大众租车,公司将对零租业务进行改革,实现集约化运行,提升零租车辆和人员的使用效率、增加服务总量、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对于大众出行,公司要完成集出租车、网约车、国宾车的辐射业务调派和智慧运营,与出租租赁合力推出“大众出行系”的定务,要积极提高车辆供给能力和实际完成订单数,面向今后两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大型赛事做好准备。对于国际物流,公司要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业务结构变化,重新梳理现有业务,积极开拓新市场,整合资源,开展配套业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寻求转型发展。
9 2019年主要系投资迈瑞医疗和国泰君安股票分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33亿元和2.14亿元;2020年主要系投资迈瑞医疗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64亿元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25亿元。
在金融投资业方面,对于大众小贷板块,该公司将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创新,化解政策和市场压力,做到稳中求进,同时处理好存量的遗留问题。对于大众拍卖板块,公司要充分利用品牌效应,继续完善合作模式、营销渠道和业务范围,用新思维拓展新业务、新手段吸引新客户,力争三条线的业务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在法院自主拍卖辅助等类别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
在房产酒店业方面,对于大众房产,该公司将从单纯的开发销售型企业向综合性的经营服务型企业转化,同时做好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物业运营和酒店旅游等领域的运营和服务,维持效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公司将继续以上海为中心,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的房地产开发,扬长避短整合优势,做大做强大众房产品牌。对于酒店板块,公司要充分发掘各自特点优势,借助上海会展业、重大赛事持续举办以及旅游市场总体向好等条件,丰富产品形态。大众大厦要通过丰富营销形式,扩充团体和个人客源,抵消商务客源减少的影响,提升客房出租率;空港宾馆要积极发展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国外订房中心客户,走入国际化市场,打造国际知名度,拓宽商务协作单位,增加会务团队接待;大众国际会议中心要利用上海地区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的资质,做好会务、培训市场,同时利用时间差,规划亲子游、休闲游的季节性产品,延长销售旺季。对于大众滨江项目,公司要抓紧、抓好各项工程时间节点,确保落实工程总计划进度,并借助第三届进博会举办之机,加强招商宣传,提升项目价值。
对于大众国旅航服,公司要合理规划资源,培养引进人才,将业务重心适度向国际定制游等效益较好的项目倾斜。
该公司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实行集团化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对下属企业在人员、投融资、车辆运营等方面的集中管理,经营管理效率较高。
(SH.600635),2016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HK.01635),主要从事城市燃气、城市交通和市政环境等城市公用事业。截至2020年末,大众公用经审计的合并口径总资产为236.22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8.76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9.11亿元、净利润5.94亿元。
大众企管成立于1995年3月,主要经营出租汽车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管理、投资、技术咨询,代理、服务和人才培训,商品汽车的转运,汽车配件零售,客运出租汽车,汽车维修。截至2019年末10,大众企管本部经审计的总资产为21.1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08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0.37亿元、净利润0.27亿元。
该公司关联方主要包括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子公司以及联营企业。公司关联交易主要是基于产业链关系发生的车辆采购、车辆保修、
车辆拍卖、提供劳务等。2020年公司向关联方采购商品、接受劳务发生金额共1.78亿元,其中向上海大众交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采购车辆0.97亿元,向海大众万祥汽车修理有限公司支付车辆保修费用0.49亿元。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发生金额为0.05亿元;从关联方获得房产租赁收入0.14亿元。整体来看,公司关联交易对信用质量影响程度较低。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小规模的资金拆借,2020年公司从关联方拆入资金0.40亿元,向关联方拆出资金1.23亿元。
2020年,该公司关联资产转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020年3月,公司以0.89亿元受让大众企管持有的上海大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 15%股权。2020
年9月,公司以1.50亿元受让大众公用尚未出资的天津民朴厚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00亿元认缴出资份额中的 1.50亿元认缴出资份额,认缴比例为13.61%。
该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运作,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等决策和监督机构,并就其人员组成、职责权限及议事规则做出了明确规定。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二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全部由独立董事和董事组成。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公司监事会有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监事。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做到独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内部机构都独立运作。
该公司根据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内部集团化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投资层级基本控制在以内,且二级公司多为全资和控股公司,较好地实现了对下属企业在人员、投融资、车辆运营等方面的集中管理。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效率较高。公司组织架构详见附录二。
该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强化对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管和控制,能够较好地控制经营管理主要环节的风险。2012年以来,公司先后出台了《公务车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团及各下属子公司经营活动的通知》、《大众交通计算机采购暂行办法》、《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后备人才管理办法》以及《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T管理制度汇编》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体系。
在车辆管理方面,该公司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两级管理模式。车辆的具体运营由各下属运营实体分别负责。集团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理考核机制,对车辆更新、维修等事项统一规划以及对燃油、车辆和零配件等进行集中采购,实现了车辆的集中管理,较好地控制了运营成本。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该公司从岗位编制、用工方式、薪酬总量等角度进行管理。公司对高管进行契约式管理,年初下达考核指标,并签订相关合约将指标完成情况与薪酬挂钩,具有良好的激励性。子公司可根据自身需要招聘职工,但涉及薪酬调整需向母公司提交调整方案。
在安全管理方面,该公司建立了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大安全行车事故实施行政责任追究;购买各类安全保险,形成安全生产保障网络,有效地防范了各类安全风险。
在投资管理方面,由该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制定投资工作计划,并根据公司战略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公司按照投资金额实行分级授权管理,通过总量控制、财务监督、业绩考核等方式实现对投资项目的运作管理和动态监督,防范项目投资风险。
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该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并就对外融资和对外担保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计划,对外支付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在授权范围内对内部资金的有偿使用进行统计和监督。公司在对外融资和担保方面的制度较为健全,严格依照既定程
该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大,刚性债务仍以短期为主;2020年主要受房地产开发周期及土地获取等因素影响,经营性现金缺口有所扩大。加上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增加,其刚性债务增幅明显,但公司负债经营程度低,且货币资金储备充裕,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规模较大,加之持有丰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易变现资产,债务偿付能力极强。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该公司的2018-2020年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版)、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公司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3号》
(财会[2019]21号)。2020年公司合并范围新增2家子公司,分别为上海众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众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0年公司合并范围减少1家子公司,为上海大众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2020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89%、40.50%和43.12%,负债经营程度低,财务结构较为稳健。根据公司运营规划,公司未来将围绕交通运输业车辆新增和更新以及增加桐乡大众嘉园、嘉善大众馨苑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公司债务规模及杠杆水平或将呈上升趋势。
亿元、99.40亿元和98.02亿元。其中,2020年末,所有者权益较上年末下降主要系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减少。2018-2020
年末,公司权益资本与刚性债务比率分别为287.45%、254.11%和205.54%,所有者权益对刚性债务的覆盖程度逐年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该公司负债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主要由于公司所从事的城市交通运输业务具有经营性现金流稳定、资金周转速度快等特点,
为降低资金成本,公司主要采取短期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营运资金,导致流动负债占比较高。2018-2020年末,公司长短期债务比分别为26.18%、36.06%
从债务构成来看,该公司债务主要集中在刚性债务、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负债。2020年末,公司预收款项余额为0.07亿元,合同负债为6.10亿元,主要为已收到尚未结转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和出租车租赁预收款,主要预售房产项目包括嘉善大众湖滨花园-大众嘉苑、嘉善大众湖滨花园-东区高层以及安徽大众时代之光住宅和办公楼,预收款项分别为 3.33亿元、0.68亿元和 0.41亿元,预售比例分别为30.19%、99.14%和46.40%。公司其他应付款主要为风险押金及各类押金、各类保证金、预提费用、往来款、暂收款和小贷公司专项风险准备金等,2020
年末,公司其他应付款余额为6.87亿元,较上年末变化不大。其他流动负债主要系应付超短期融资券及利息。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其中,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
2018-2020年末,该公司刚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1.90亿元、39.12亿元和47.69亿元,近年因存在土地购置和金融资产投资需求,刚性债务规模有所增长。银行借款是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202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21.32亿元,其中信用借款19.00亿元、保证借款2.29亿元。当年末公司长期借款余额为4.53亿元,其中保证借款1.96亿元,抵押及保证借款2.58亿元。
公司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于2006年起先后发行了多期(超)短期融资券及公司债券。2020年末,公司超短期融资券及随本付清的利息共计8.06亿元。公司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发行了公司债“18大众01”和“20大众01”,规模分别为8.00亿元和5.00亿元,期限均为3年。其中,“18大众01”因将于2021年12月到期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时短期借款规模增长,
注:业务收支现金净额指的是剔除“其他”因素对经营环节现金流量影响后的净额;其他因素现金收支净额指的是经营环节现金流量中“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收支净额。
该公司所从事的交通运输业务具有现金结算的特点,客观上保证了资金的回笼,加之房地产业务预售的特点,主业获现能力整体较强。2018-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现金率分别为93.51%、82.56%和108.50%,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9亿元、-2.52亿元和-7.00亿元。其中,
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转为净流出,主要系公司竞拍获得浙江省2018-20号地块土地使用权,支付使用权出让金1.77亿元所致。2020年,公司竞拍浙江省2019-12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并支付土地出让金6.47亿元,此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业务及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及现金流入减少,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缺口扩大。近年来,公司营业周期较长,主要系公司把房地产开发成本计入了存货,而房地产前期开发资金占用大,销售相对滞后,并且房产交付后收入才能结转,存货周转速度较慢所致。
该公司EBITDA主要由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折旧、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构成,2020年分别为7.98亿元、3.93亿元、
1.41亿元和0.5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占比较高,EBITDA受利润总额波动幅度影响较大。2018-2020年,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12.51亿元、14.39亿元和7.98亿元,2020年,受主业收入规模下降及投资收益明显减少影响,利润总额同比明显下降。2020年公司EBITDA对刚性债务和全部利息支出的保障倍数分别为0.32和9.80,EBITDA对刚性债务和全部利息支出的覆盖程度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好水平。
近年来,该公司各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主要受当期处置股权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回收的资金额度和更新车辆等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证券投资支出的资金额度两者的大小影响。2018-2020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98亿元、0.81亿元及-2.70亿元。
2018-2020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5亿元、0.23亿元和4.52亿元。
近年来,该公司资产规模整体较为稳定。2018-2020年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155.11亿元、167.06亿元和172.32亿元。从资产结构看,2020年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余额分别为98.28亿元和74.07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57.03%和42.97%。
从资产具体构成来看,该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现金类资产、存货和发放及垫款(短期)构成。2020年末,公司现金类资产余额较上年末减少19.19%至37.96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余额为18.7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19.20亿元。货币资金中使用受限金额为2.54亿元,主要包括保函保证金和房产商业保证金。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公司持有的国泰君安、迈瑞医疗和吉祥航空等上市公司股权及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公司存货主要为房地产业务开发成本和开发产品,2020年末存货账面价值较上年末增长18.74%至40.96亿元,主要由于公司当期竞拍获得嘉兴市嘉善县2019-12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房地产项目投入增加所致,其中2019-12号地块交易总价为6.47亿元。当年末,存货中开发成本和开发产品分别为37.07
该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等构成。公司固定资产主要为出租车和租赁车等各种营运车辆、房屋及建筑物等,2020年末,固定资产余额为 17.32
以成本价计量,增值空间较大。公司无形资产主要为出租车特许经营权,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使上海市出租车特许经营权具有一定的稀缺资源特性,
2020年末无形资产余额为12.13亿元,与上年末变化不大。2019年,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调整至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科目。2020年末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4.05亿元,具体为上
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2.04亿元,期末累计公允价值变动2.01亿元。当期末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较上年末增长92.74%至 21.16亿元,主要包括新增对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嘉兴睿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民朴厚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前海微风来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青岛观岫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等公司的投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主要系对合营及联营企业的投资,2020年末余额为7.00亿元。整体来看,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质量较好,可变现价值高,对债务偿付具有一定缓冲作用。
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受限资产账面价值为13.31亿元,其中货币资金2.54亿元、存货10.75亿元、固定资产0.03亿元。货币资金中房产商业保证金0.12亿元、保函保证金2.42亿。
发表评论